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光远 融媒体记者 甘双双 通讯员 上官幼林 向宣垣/文图
【资料图】
春分已过,气温回暖。眼下,正值水稻育秧时节,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内,农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展智能化育秧。
3月27日,走进该合作社育秧工厂内,新鲜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只见巨大的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缓缓将一盘盘秧盘从“地上”送往“空中”, 喷淋设备不时喷出水雾,滋润着一盘盘幼苗。
【秧苗长在“空中” 向宣垣 摄】
流水线作业、机器手上岗……育秧尽显“科技范”。管理员只需指尖“触屏”,即可调节大棚温度、湿度,稻种就能在最舒适的环境中生长;轻松“按键”,机器臂就能自动让秧盘上架,等待其破土而出。
“育秧苗床长32米,宽3米,高6.5米,大棚内全部铺满能摆放60000个早稻秧盘,能满足4000余亩水田用秧需求。除了节省空间之外,育苗工厂的重要功能是让秧苗的光照和温湿度均匀,在育秧中心监测气象站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大棚环境各项指标。”光山县正礼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正礼介绍道。
光照过强,就拉上遮光帘;湿度不够,就打开喷淋系统;温度过高,就开窗通风……小小一块显示屏幕,让大棚环境时刻在“掌控”之中。
【查看秧苗长势 向宣垣 摄】
智能化育秧,让农民们从看天种地到看数据种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刘正礼说,今年他的再生稻秧苗已经全部育上了,在这极端低温天气,秧苗长势很好。智能化育秧工厂效果非常好,既能解决湿度和温度,又能解决光照。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
近年来,为加强精耕细作、最大程度确保粮食安全,光山县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科技强农,激活第一生产力,通过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如今,农技与科技的结合,让农耕文明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刘正礼眼里,育秧不再意味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而是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活和脑力活。
今春,该合作社为全县种植再生水稻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提供规模化“空中”立体工厂育秧,按照其订单数量供应高质量秧苗,确保全县订单稻农按时插种上再生水稻秧苗,助力春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