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朱棣带兵攻入皇宫时朱允炆到底去哪了?他是被乱兵所杀还是投火自尽?

2023-05-02 19:13:44 来源:中国网文化

1402年6月,燕王朱棣雄赳赳气昂昂地带领军队,攻进了明朝国都南京的金川门,成千上万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簇拥在他的前后。朱棣攻入皇宫的时候,第一时间派人找朱允炆,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资料图)

为了让朱允炆当一个太平皇帝,朱元璋把自己20多个儿子全都派往外地,给他们封藩,让他们安心在边塞守着。

1398年5月,71岁的朱元璋与世长辞,随即朱允炆登基,称建文帝。

但是,朱允炆的皇叔们并不服气,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跃跃欲试。为了压制势力最强的燕王,朱允炆趁着燕王的三个儿子回来京城服丧时,把他们强留在京城。因为儿子的性命在朱允炆手中,朱棣也不敢贸然行动。

但朱棣也不甘示弱。经过高人指点,他招揽军事人才在府内秘密练兵。为了不弄出声响,他特地修建一个地下室来铸造兵器,还在府内养了很多鸭和鹅,利用它们的叫声来掩盖练兵的声音。

眼看着兵力部署慢慢成熟,朱棣开始了下一步的计谋。

首先是为了保住三个儿子的性命。朱棣忍气吞声写信给侄子朱允炆,声称自己身体抱病,希望三个儿子能回家看望一下老父亲。

朱允炆的军师黄子澄分析,可以答应归还三子给燕王,以便打消他的疑心、放松他的警惕,然后皇上再突然出兵袭击,必定能成功瓦解燕王。朱允炆采取了这个方案,把朱棣的三个儿子还回去了。

当朱棣父子相聚时,朱棣不断地说:“天助我也!”

朱允炆的如意算盘还没来得及敲响,朱棣先他一步出手了。

1399年7月,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帜,率先对朱允炆发起了进攻。同月,不甘心被打的建文帝,下诏集中兵力讨伐朱棣。此后,一场叔侄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大戏开始了。

1402年6月,朱棣雄赳赳气昂昂地带领军队,攻进了明朝国都南京的金川门,成千上万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簇拥在他的前后。很快地,朱棣占领了南京城。

他的士兵把皇宫围个水泄不通,任何人不准出入。等硝烟过后,朱棣派人认真细致地搜查,但还是没有找到朱允炆。

那么,朱允炆到底到哪里去了?他是被乱兵所杀?还是投火自尽?

在《中华野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版本。朱允炆在南京城失守时,心烦意乱地在宫中踱步,自知大势已去,想投火自尽。这时,有大臣说,明太祖朱元璋当时留下了一个匣子,说是遇到大难时可以打开。于是,朱允炆命人赶紧取来这个匣子。

打开匣子一看,里面写着从宫中的哪个地方可以逃出去,还有银元数个。于是,大臣们连忙给朱允炆换装,从地道逃了出去。

有关建文帝朱允炆的经历和其他结局的猜测,在《中华野史》一书还有更为详细的记录。野史是一种非正式的历史记载形式,有效地填补了正史的片面性、缺失性和留白性。因为正史只是根据统治者的意志来编写,而野史则可以从民间角度出发,增添了正式体系没涉及的部分内容。

同时,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争议性和多重解释性,野史也会做全面的解读,对于追求真相的我们,野史是全方位认识历史非常好的途径。

《中华野史》一书,除了描写帝皇将相的事迹,也会记录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一方面,书中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于斗争、权力争夺和王朝更迭等事件的看法与观点,另一方面,书中也描绘了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间传说、艺术、哲学、宗教等思潮的发展与变化。

除此之外,《中华野史》善于通过多个相互矛盾的版本来反映真实历史。通过阅读野史,我们也能感受不一样的视角,体会到历史记录的批判性和多样性。

《中华野史》书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都非常生动,丝毫没有正史的枯燥感,强烈建议大家跟随着书中展示的故事,进入一场历史“深度游”。翻开这本书,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链接给您放下方啦,点击“看一看”即可开启一段有趣的历史之旅。

关键词:


全球快资讯丨新业态释放消费潜力

2023-05-02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网

潘展乐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

2023-05-01

资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教育